主页 > 口腔白斑 > 口腔白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口腔白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口腔白斑定义为“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因此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7%~15%,非均质性白斑可达15%~40%。对其治疗和癌变的防治是国内外口腔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广州市南粤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口腔黏膜专科对15 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痰湿凝聚型和气血失和型口腔白斑患者,分别采用自白班消1、2、3 号方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对口腔白斑的基本认识
  

      口腔白斑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因此治疗重点应是防止或减少其恶性转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手术、激光)治疗,但手术治疗都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治疗时适应症的限制。理想的治疗白斑药应是低毒、安全、有效、价廉等条件,而中医治疗恰恰潜在具有这种理想条件,近年来我科开展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现代中医认为白斑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外来的风邪,包括过寒过热的温度刺激,烟,酒霉菌及局部性刺激作用,或七情抑郁动火伤血,均可引起气郁气滞。气失通畅,则血不行,气血失和,蕴积不散,而致白斑;再者,脾主肌肉,脾主运化水湿,脾开窍于口,若脾失运化,湿停毒郁,发于口腔黏膜,黏膜受湿邪侵蚀,则发白斑。此外正气虚弱,外邪毒邪乘虚而入亦可发病。故对本病的治疗可采取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本病通过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程发展。

  推荐阅读:我院发布:61 9 人口腔白斑调查报告

  2、 临床资料
  15 例患者据其临床表现,典型黏膜病损特征,分3 型单纯性白斑7 例,疣状型4 例,溃疡性3 例,颗粒状型1 例。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颊部和舌腹部多见。在15 例中,男12 例,女3 例,年龄40 岁~70 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达20 年。

  3、 治疗方法
  分型和治疗
  (1)气滞血瘀型(8 例):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粗糙,口苦咽干,舌质紫暗,脉弦或涩。治宜气活血,化瘀除斑,方法用白斑消1 号:当归,柴胡,赤芍,香附各,川芎,蔷薇根,积雪草,桃仁,红花,枳壳,三梭,莪术各,甘草。
  (2)痰湿凝聚型(4 例):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成白色皱纸状,或乳白色斑状厚而突起,胸脘痞闷,纳呆,舌质淡红,苔腻,脉滑,治以健脾化湿消斑。方法用白斑消2 号: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薏苡仁,瓜蒌,枳实、浮海石,甘草。
  (3) 气血失和型(3 例):口腔黏膜呈白色粟粒状或米粒状,散在分布于较正常黏膜稍见低凹的“红色黏膜”上,患者大多消瘦,面色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肿胖而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治宜补益气血,健脾祛斑,方法用白斑消3 号:党参、白术、白扁豆、茯苓、山药各,熟地黄、莲子肉、薏苡仁、丹参、当归、黄芪各,香附、枳壳各,五味子、甘草各。同时在治疗各型黏膜病时运用口腔复元胶囊、纳米光波治疗等治疗手段。

  
  本院口腔白斑康复病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图]

      4、 治疗结果
  15 例中,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33%,随访2 年1例复发再服原方仍有效。

  5、 结论
  近年来,我科根据临床辨证分型,分别采用理气、活血化瘀除斑,健脾化湿消斑和补益气血,健脾祛斑方法治疗口腔白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我们必须认知到,口腔黏膜白斑的药物治疗属于口腔癌化学预防的范畴,虽然在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必须认识到口腔黏膜白斑毕竟是癌前期病变,对于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白斑病损,一旦发现有癌变倾向,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的第一选择

图片说病

更多+

焦点追踪

更多+

口腔黏膜名医

更多+

预约挂号

更多+
贯彻国家卫生部新医改政策,严格落实解决挂号难、看病难问题,开展网络自助预约挂号服务

姓名:

预约病种:

年龄:

就诊日期:

电话:

病情: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的解答您的提问,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并保持电话畅通,口腔黏膜专科专家将尽快给您回复。

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452号(一号线西门口地铁站旁边50米即是医院)
门诊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00
预约电话:020-88900097
粤ICP备19102640号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治愈案例 来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