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的最新定义是在1996 年瑞典Uppsala 国际口腔白色病损会议上作出的,定义为"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的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详情]
口腔粘膜白斑为口腔科常见疾病, 因其可能恶变, 所以已引起口腔科临床医师的注意。广州市南粤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口腔黏膜专科为机关干部体检时, 曾有计划地对61 9名受检者作了口腔白斑调查...[详情]
口腔白斑是公认的口腔癌前病变。目前口腔白斑病因尚不清楚, 其预后受白斑部位、大小、病理特点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口腔白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口腔白斑的研究进一步标准化, 学者们提出了LSCP 分期体系...[详情]
1994 年, 流行病学家、临床学家及病理学家在瑞典的乌普萨拉(Uppsala)对口腔白斑病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再次进行了修订, 并于1996 年正式公布。该决议将口腔白斑病定义为:口腔白斑病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详情]
1、产生热能效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黏膜修复
2、清除局部炎症细胞,加速病损愈合<1ML
3、在表面坏死组织产生汽化、凝固,达到消炎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