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Emo Schuimmer 于1887 年首先命名的。它是口腔粘膜上的一种不能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的、明显的白色病变, 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其癌变率为7%~15%,非均质性白斑可达15%~40%。白斑的发生原因仍不十分清楚, 现在主要认为与各种理化刺激有关。本文对在广州市南粤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口腔黏膜专科就诊的91 例口腔白斑患者的局部理化刺激(包括吸烟、饮酒、吃刺激性食物如烫辣硬食等)与白斑的发生关系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标准:以2011 ~ 2015 年就诊于我院口腔黏膜科并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患者91 例, 按1∶1 配比原则从就诊于我科非白斑病患者中选取91 例作为对照。配比条件为性别相同及年龄在±5 岁之间的非白斑病患者。
(2)研究方法 采用1∶1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计专门的调查表, 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询问并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一般情况, 即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 不良嗜好, 分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中包括喜烫、辣、硬食物等。
推荐阅读:口腔白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2、结果
(1)描述性分析 91 对病例和对照中, 其中男性62对, 女性29 对。病例组平均年龄45.36 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44.24 岁, 病例和对照的年龄分布经χ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赋值的方法如表1 ,
大部分变量按程度分级并赋予量值。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OR 值说明每一相邻级别的危险度比。如表2
结果中喜欢烫食的OR =1.994 , 提示喜欢食用烫食者患口腔白斑的危险性是不吃烫食者的1.994 倍。本次研究按P =0.05 进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分析提示吸烟量及食用烫食是本地区口腔白斑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在0.05水平上对口腔白斑的发病有显著性影响, OR 值95 %的可信区间见表2 。
本院口腔白斑康复病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图]
3 讨论
白斑常常发生在30 岁以后, 研究显示白斑一般发生在40 岁以后的男性和50 岁的女性。我们的这项研究结果也支持先前的研究, 白斑发生的年龄均数为45 .36 。性别的比例也与先前的研究相同, 男性患者占有主导地位(2∶1)。在我们这组研究中白斑的癌变率(1 .098 %)低于先前的研究(3 %~ 5 %), 这可能与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预防意识及现代医学对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效果有关。有研究表明白斑的发生与吸烟、饮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局部理化刺激有关。
吸烟:吸烟对口腔粘膜可以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引起口腔粘膜的病理性变化。吸烟时产生的高温对口腔有灼伤作用, 引起局部粘膜充血、水肿。同时烟和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二苯蒽等致癌物质, 这些有害的物质可直接进入口腔粘膜上皮, 破坏粘膜上皮, 通过长期慢性刺激, 使局部形成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机体产生一种防御性的增生反应。国外研究发现, 在白斑患者中吸烟者约占56 % ~ 97 %, 每日吸烟超过20 支的人更易患白斑。但在我们此次研究中发现, 白斑患者中吸烟者只占52 .7 %, 这可能与本地区的生活习惯有关;此外,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吸烟≥20 支/天者(0R 2 .566 , 1 .033 ~ 6 .374)白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吸烟<20 支/天者(OR1 .763 , 0 .692 ~ 4 .494)。
饮酒:酒精由于其生物特性的多样性, 可能会影响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微环境, 进而影响粘膜的细胞更新和保护机制。有研究发现长期慢性的酒精摄入会提高口腔粘膜对烟草的氮类、烃、碳氢化合物等的渗透性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酒精不会直接引起白斑, 但会引起白斑恶变转移 。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发现饮酒与白斑的发生无直接关系(OR 0 .344 , 0 .111 ~ 1 .064);此外我们研究中还发现, 既饮酒又吸烟者中白斑的发病率(36 .30 %)明显高于单独饮酒(4 .40 %)或吸烟者(16 .50 %)。刺激性食物:口腔、食道、胃是由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构成, 它可以保护器官或组织免受细菌的侵袭。食用刺激性食物如烫、辣、硬食会使上消化道粘膜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轻者导致粘膜充血、水肿、变性、渗出, 形成炎症;重者组织细胞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 继而上皮修复增生, 过度增生而发生粘膜白斑。国内研究证实, 食用刺激性食物是导致上消化道癌变的主要诱因之一。我们研究中发现, 食用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烫食是导致白斑发生的重要危险之一(0R 1 .994 , 1 .009 ~ 3 .939)。
在本组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此法是一种概率模型, 它是以疾病、死亡、治愈等结果发生的概率为因变量, 影响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的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Logistic 回归分析, 特别是用于因变量为二项分类、多项分类的资料, 可以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各因素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它不仅适用于前瞻性研究, 同样也适用于回顾性研究, 可提高研究效率, 节约人力、物力, 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流行病学研究中。
总之, 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生和癌变因素十分复杂,至今尚未明确, 除与吸烟、饮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关系以外, 还与全身因素、机体自身因素等有关,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此外, 国外研究证实大量的摄入维生素B1 、烟酸、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等, 会降低上消化道癌变的几率。目前所采用的治疗口腔粘膜白斑的方法虽然很多, 疗效各异, 但在治疗口腔粘膜白斑时应当注意戒烟、戒酒、戒除食用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烫食, 从而减少白斑发生及癌变的危险因素, 以提高口腔粘膜白斑的治疗效果, 以期达到预期目的。